无论是设计的多么的完美,机械设备总是会出现正常的磨损,或者机械设备会由于操作、非人为的一些因素而导致机器出现一些故障,不过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我们都可以将其维修使之正常的工作,而故障的原因以及维修的方法就很重要了,有时候会有刚刚维修之后又发生了故障,或者是无法维修,我们介绍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故障或者是出现故障的时候该如何来进行维修。
维修是恢复矿山机械设备技术性能、排除故障、消除隐患、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技术问题的存在,导致矿山机械设备维修质量不高,装备可恢复性差,使消费者蒙受损失,甚至发生严重的事故。
不能正确的判断分析故障,盲目大拆大卸的现象司空见惯。一些维修人员由于对矿山机械设备的结构、原理不清楚,不认真分析故障原因,不能准确判断故障部位,凭着 “大概、差不多”的思想盲目对机械设备大拆大卸,结果不但原故障未排除,而且由于维修技能和工艺较差,又出现新的问题。所以,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后,要通过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如无检测设备,可通过“问、看、查、试”等传统的故障判断方法和手段,结合矿山机械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确定最可能发生故障的部位。在判定故障时,一般常用排除法和比较法,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先外表后内部、先总成再部件的顺序进行,切忌不问青红皂白,盲目大拆大卸。
盲目更换零部件,一味换件修理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矿山机械设备故障的判断和排除相对困难一些,有些维修人员一贯采用换件试验的方法,不论大件小件,只要认为可能是导致故障的零部件,一个一个更换试验,结果非但故障没排除,且把不该更换的零部件随意更换了,增加了客户的开支。在维修时,应根据故障现象认真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和部位,对能修复的零部件要采取修理的方法恢复技术性能,杜绝盲目更换零部件的做法。
不检查新件质量,装配后出现故障的问题比较常见。在更换配件前,有些维修人员对新配件不做技术检查,拿来后直接安装到矿山机械上,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零配件质量良莠不均,一些假冒伪劣配件鱼目混珠,还有一些配件由于库存时间过长,性能发生变化,如不经检测,装配后常常引起故障的发生。因此,在更换新配件前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检查测试,检测包括外观和性能测试,确保新配件无故障,杜绝其引起的不必要麻烦。
不注意配件型号,配件代用或错用的现象较普遍。在维修矿山机械设备时,配件代用或错用的现象仍然较普遍,有些配件应急代用是可行的,但长时间使用却有害无益,影响机械设备的安全和技术性能。有些维修人员对机械结构、原理了解较少,很多零配件型号不符,但却认为只要能装上就行,不考虑能否发挥机械的技术性能。因此在维修矿山机械设备时,应尽量使用原装型号的配件,不可用其它型号配件代用,更不能错用。
维修方法不正规,“治标不治本”仍是一些维修单位惯用的手段。在维修矿山机械设备时,一些维修人员不采取正确的维修方法,认为应急措施是万能的,以“应急”代“维修”,“治标不治本”的现象常在。
对于维修首先我们要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各部件的作用,然后进行一些判断、诊断、除根的正确维修方法。我们不能贸然的判断,更不能盲目的更换零件,甚至更换不是完好的零件,也不注意配件的型号,维修方法也不正规,遇见这样的问题,可以联系专门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不可盲目维修。